close
一同展現同理、支持與關懷

「媽媽,評估報告結果寶貝他確診為全面性發展遲緩,也就是在動作、語言、認知及生活自理
等部份,皆明顯慢於其他小朋友。建議你讓寶貝接受語言、職能及物理治療。」媽媽開始自省
為什麼寶貝會有發展遲緩現象,於是想起了寶貝1歲多還不會走路,到了2歲還不會自己站起來
仍以爬行為主要行動能力,2歲了還不會叫爸爸、媽媽,僅有無意義的牙牙耳語。由於寶貝是
媽媽的第一胎,所以對於怎麼養小孩一點概念也沒有,再加上書也讀得少,現在想起來才發現
小時候給寶貝的刺激太少,太少給予外面的接觸、太少和寶貝互動說話、太少......。於是才
造究了發展遲緩的情形。

婆婆和公公知道報告結果後,皆一致表示「小孩長大過程就是有快有慢,但這些長大都會好了
!沒關係。」於是反對媽媽帶寶貝去醫院復健,因為醫院多有細菌對寶貝不好。爸爸部份也儘
能遵從公婆的指示而默不作聲。媽媽覺得孩子是我自己的,將來寶貝若真的有什麼狀況豈不害
了寶貝。所以不想讓寶貝的發展延誤的更嚴重,於是媽媽不顧家人反對開始一連串無人支持的
復健之行。

復健的過程中,公婆極盡所能的制止媽媽帶寶貝去復健,常常與語言治療師約定10點開始上課
,然後公婆會故意在媽媽要出門前先行帶寶貝去外面逛逛走走,就是不肯讓媽媽帶去,時間過
後,才將寶貝交回媽媽身上並說「好了,你可以出門了。」或者對案母有冷言相對漫罵的情況
出現,甚而挑撥爸爸和媽媽的感情。更把寶貝的遲緩狀況怪罪在媽媽身上,背負著許多壓力。

寶貝3歲了,還不會說話。媽媽想要讓寶貝就讀托兒所,讓寶貝多與其他孩子互動進而提升寶貝
的發展能力,然後,公婆又說太小了,去托兒所也學不到什麼,且去學校會常生病,寶貝的抵
抗力又不好,更何況家中又沒錢,哪來的錢讓寶貝去讀書。礙於家中經濟來源皆靠爸爸一份薪
水支撐全家開銷,故仍舊以醫院復健為主。

你在這篇文章中讀到了什麼?看到了什麼?思考到什麼?
我們看到的是傳統的舊有觀念將害了一個充滿前景的孩子。然而這樣的觀念仍充次在我所服務的家庭對象中。

我們看到努力不懈的媽媽那份精疲力竭、憂鬱籠罩包圍在媽媽身上。承受如此責備和壓力的媽媽,然而這樣的情形屢見不鮮,我所服務的家庭中不乏如此。

我們看到寶貝的教育、教養責任皆落在媽媽身上,爸爸呢?目前講究兩性平等的社會,多少仍舊抱持男主外,女主內的觀念,儘管現今雙薪家庭居多,在我所服務的家庭中,亦很少是由父親和母親是共同執行孩子療育、教育部份。其重擔幾乎是落在媽媽身上為多。

我們看到弱勢經濟家庭,更難讓孩子在起跑點就與人家平行平起?越早發現遲緩的孩子,若能越早接受療育、教育,越能加速能力發展。然而弱勢經濟家庭通常需要先溫飽三餐,甚少有時間、體力帶孩子進行療育,更何況療育、上學尚需不少費用,而致使家長的無耐和無能為力。

從服務中看見難處、矛盾、挫折,也從服務中看見希望、進步和未來。期待小故事大分享,讓你能一起感受到,一起展現同理、支持與關懷。

---社工員  蘇瑋婷


募集小善人‧善存一筒希望
50萬希望基金募集ing
(((想成為弘毓基金會的小善人~點我點我
)))

(((台灣大哥大5180即時捐訊息)))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弘毓基金會 的頭像
弘毓基金會

台中市私立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

弘毓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